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与发酵工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例如,部分省份对重大活动的分级通常根据重大活动的规模和性质进行区分,但分级的用途主要为监管部门进行分级管理和监管资源配置。建议在法规中对分级管理进行更多应用,进一步强化承办单位的职责,并对其进行更为细节的工作指导,进而完善重大活动食品安全法规内容,以及对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相关链接:标准,食品,药品。但从趋势上看,对重大活动进行分级监管和保障已成为各地区合理分配资源、实现科学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3.2 对承办单位的职责进行强化对承办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职责进行强化是落实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方式。对承办单位职责的强调普遍较弱是目前我国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法规的特点之一。重大活动的分级管理不仅体现在监管分级上,也体现在分级保障、科学管理等方面。
在选择活动场所时应考虑其是否具备提供食品安全保障和管理的条件,如电压、通风、排气、照明、废弃物处理等。因此,对相关方提供更为细节的指导文件依然很有必要。马铃薯块茎铁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且差异显著。
马铃薯块茎铁含量GE互作显著,但仍然可以选出铁含量高且表现稳定的无性系。本试验马铃薯块茎中铁含量的稳定性分析采用AMMI模型,两个IPCA轴共解释GE交互作用的99.96%。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不同试验中马铃薯铁含量广义遗传力估值相差较大,这可能与研究者所用的材料和试验地中矿质元素含量的不同有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对马铃薯块茎中铁含量和稳定性进行评价时,要进行多年多点的评价,筛选出马铃薯块茎中铁含量高且表现稳定的马铃薯新品种。
2.3马铃薯块茎铁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广义遗传力是指所有遗传变异占总表型变异的百分数,其不能预测对有性繁殖后代进行选择时的遗传进展,但能预测在一个分离群体中进行个体选择的遗传响应。由图2可知,V16在E1环境中有较大的正交互作用,而V1在E2和E3环境中有较大的正交互作用。
另外,马铃薯块茎含有其他主要粮食作物所没有的维生素C,可促进铁元素的吸收。由图3可知,V15、V8、V9、V12、V14和V20的图标位于第四象限,说明这6个无性系的铁含量较高且稳定性表现较好。以铁含量和Dg值平均值为坐标原点,铁含量为横轴,Dg值为纵轴作图3V14离坐标原点最近,说明V14的稳定性最好。
本试验中V16和V1两个品种容易受环境影响。2.2马铃薯块茎铁含量及其稳定性由表3可知,21份品种(系)铁含量变化范围为61.217~101.810g/gDW,均值为85.220g/gDW。在19份被测无性系中,有11个无性系(V15、V9、V8、V12、V6、V14、V4、V3、V20、V16和V19)的铁含量高于克新13号,其中7个无性系(V15、V9、V8、V12、V6、V14和V4)的铁含量显著高于克新13号。从线性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马铃薯块茎铁含量联合、基因和环境三者回归平方和的总和占总交互作用的45.65%,而残差占54.35%,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线性回归模型不能很好的解释本试验铁含量GE交互作用。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相关链接:马铃薯,铁,环境。而V14不易受环境影响,可以很好的适应不同的试验环境。
与线性回归分析相比较,AMMI模型分析能更有效地解释本试验马铃薯铁含量GE交互作用。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试验两个IPCA轴可共同解释铁含量GE交互作用的99.96%,因此,两个IPCA轴比一个IPCA轴能更好的解释本试验马铃薯铁含量GE交互作用。以横坐标为界,品种与环境的图标位于坐标轴的同一侧,可认为品种在该环境存在正交互作用,反之则存在负交互作用。用AMMI模型可以看出,IPCA1和IPCA2轴分别解释了马铃薯铁含量交互作用的60.20%和39.76%,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两个IPCA轴共解释了马铃薯铁含量交互作用的99.96%,残差仅占马铃薯铁含量交互作用的0.04%。2.结果与分析2.1主效及互作效应对马铃薯块茎铁含量影响在表2可知,马铃薯块茎铁含量品种(系)、环境和GE交互作用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分别以IPCA1和IPCA2为横纵坐标制图2,品种(系)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比较品种(系)的图标离坐标原点的远近得出,离坐标原点越近稳定性越好,反之稳定性越差。V16离坐标原点最远,说明V16稳定性最差,图2反映无性系的稳定性与表3中Dg值结果一致。
有12个无性系(V15、V9、V8、V12、V6、V14、V4、V3、V20、V16、V19和V13)的铁含量高于夏坡蒂,其中8个无性系(V15、V9、V8、V12、V6、V14、V4和V3)的铁含量显著高于夏坡蒂。品种的IPCA1绝对值越大,越容易受环境影响,反之越不容易受环境影响。
分别以铁含量为横轴,IPCA1为纵轴汇制成图1用AMMI模型可以看出,IPCA1和IPCA2轴分别解释了马铃薯铁含量交互作用的60.20%和39.76%,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两个IPCA轴共解释了马铃薯铁含量交互作用的99.96%,残差仅占马铃薯铁含量交互作用的0.04%。
V14离坐标原点最近,说明V14的稳定性最好。以横坐标为界,品种与环境的图标位于坐标轴的同一侧,可认为品种在该环境存在正交互作用,反之则存在负交互作用。
本试验两个IPCA轴可共同解释铁含量GE交互作用的99.96%,因此,两个IPCA轴比一个IPCA轴能更好的解释本试验马铃薯铁含量GE交互作用。2.2马铃薯块茎铁含量及其稳定性由表3可知,21份品种(系)铁含量变化范围为61.217~101.810g/gDW,均值为85.220g/gDW。分别以铁含量为横轴,IPCA1为纵轴汇制成图1。在19份被测无性系中,有11个无性系(V15、V9、V8、V12、V6、V14、V4、V3、V20、V16和V19)的铁含量高于克新13号,其中7个无性系(V15、V9、V8、V12、V6、V14和V4)的铁含量显著高于克新13号。
分别以IPCA1和IPCA2为横纵坐标制图2,品种(系)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比较品种(系)的图标离坐标原点的远近得出,离坐标原点越近稳定性越好,反之稳定性越差。从线性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马铃薯块茎铁含量联合、基因和环境三者回归平方和的总和占总交互作用的45.65%,而残差占54.35%,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线性回归模型不能很好的解释本试验铁含量GE交互作用。
有12个无性系(V15、V9、V8、V12、V6、V14、V4、V3、V20、V16、V19和V13)的铁含量高于夏坡蒂,其中8个无性系(V15、V9、V8、V12、V6、V14、V4和V3)的铁含量显著高于夏坡蒂。V16离坐标原点最远,说明V16稳定性最差,图2反映无性系的稳定性与表3中Dg值结果一致。
与线性回归分析相比较,AMMI模型分析能更有效地解释本试验马铃薯铁含量GE交互作用。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结果与分析2.1主效及互作效应对马铃薯块茎铁含量影响在表2可知,马铃薯块茎铁含量品种(系)、环境和GE交互作用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相关链接:马铃薯,铁,环境。而V14不易受环境影响,可以很好的适应不同的试验环境。本试验中V16和V1两个品种容易受环境影响。
品种的IPCA1绝对值越大,越容易受环境影响,反之越不容易受环境影响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相关链接:马铃薯,磷,氮,铁。
因此,铁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元素,同时也是维持人体内营养均衡和保持人体完美容颜的重要元素。有研究表明,马铃薯中铁的生物利用率为63%~79%,显著高于小麦、菜豆和珍珠粟中铁元素的利用率。
1.3土壤肥力状况两个地点的土质均为黑钙土,哈尔滨和克山0~20cm土层中土壤肥力水平两年的平均值,哈尔滨:pH5.91,有机质含量29.78g/kg,全氮含量1.52g/kg,全磷含量1.55g/kg,碱解氮含量168.56g/g,速效磷含量15.89g/g,速效钾含量161.05g/g,速效铁含量10.66mg/g。人体中存在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铁。